床是家里最舒适的地方,没有之一。但随着夏天越来越热,汗总是止不住的冒出来,身上也经常又黏又腻,搞的人心情烦躁,睡也睡不好。枕席而卧,玉肌生风,是夏天不可或缺的仪式感。作为传承几千年的避暑好物,“凉席”也是古人们的挚爱。
席起源
席子的起源可以追溯人类文明之初,早在远古时代,我们的祖先居无定所,随地而坐、随地而卧时,将草或树叶按经纬线的方向交叉摆放,铺在地上,形成一层舒适柔软的铺垫,这就是最原始的席。
到了奴隶社会后期,那时的坐具分为“筵”和“席”两种,“筵”以蒲草或苇子编织,面积较大;“席”的材料要精细些,面积也较小。“管宁割席”的历史典故说的是管宁不屑与不专心学问的同学同席而坐,因此割席分坐,由此可见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席子的象征意义了。
秦汉以后,席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宫廷与政治,它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:或铺垫舒展于平凡小院的长椅上;或铺垫于文人的书案旁、隐者的茶座边、悟道者的佛经下……
唐宋时期明确有了凉席的功能概念,当时在夏天铺设凉席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了,凉席的制作选材也更多的考虑了实用性。夏簟在宋元时大受欢迎,人们都将他称为“凉簟”,到了这里,凉席已经有了一个准确的发展方向。
席文化
我国古代有个成语叫做“席地而坐”,这个成语出自《旧五代史·李茂贞传》:“但御军整众,都无纪律,当食造庖厨,往往席地而坐。”
指的是军中将士随地而坐,但它其实也反映出一个现象,古人在坐的时候,会将席子铺在地上就坐,这叫做“席地”。
席地是中华礼节文化的一部分,在古代,文人们参加宴席、辩论、教学时,一般都会采取席地而坐的形式。
“宴席”一词的来源便是由于宴会上铺上席子,来彰显宴会主人的格调和地位,在下图汉代壁画上可以看到,宾客们分坐在席子上,观赏节目。
直到现代社会,虽然席子不再有那么多象征可言,但是由席子衍生出来的词语和事物却是不胜枚举的。国家首脑尊称“主席”,最核心的人物称“首席”,成功的人士喜欢称自己拥有“一席之地”,王者成就霸业所向披靡被称为“席卷天下”。同时衍生出如“出席”、“列席”、“退席”、“缺席”等词语。
由此可见,坐席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是中华文明最初的代表之一,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个起点。
这个夏天你用对凉席了吗?
我们都知道,夏天想要睡得好,除了开空调,还需要一张好的凉席。凉席一铺,身下一凉,很快就能睡着,极大地提升了睡眠质量和舒适度。
这些年我们也用过不少各种各样的凉席:竹席、藤席、草席……凉席使用不当反倒伤身,今夏你用对凉席了吗?
竹席易夹发肤,寒性强。体质虚寒和抵抗力差的人使用竹凉席,会导致身体更加的虚寒和不适,严重的还会拉肚子、关节酸痛,引发“凉席病”。
草席容易滋生螨虫,会弄得全身皮肤过敏瘙痒,需要经常擦洗晾晒,有时候还会被倒刺儿刮伤。
藤席质地硬,不易收纳使用。
那么,选择什么样的凉席才能既享受凉爽又不会损害健康呢?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款——冰晶凉席。在初感黏腻的五月,为你排汗解腻,带来更好的睡眠体验。
↓↓
♥冰晶凉席♥
所采用的原料取自自然生长的竹子,天然取材,质地柔软,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凉席。
面料丝滑柔顺,竹纤维的中空结构,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、较强的耐磨性,凉而不寒,给你透心爽身的贴身感受。
严谨工艺制作,生产中严格把关,精美加宽包边设计,细密的针脚,坚韧耐磨,不易脱线,使用寿命长。
一款解放妈妈双手的席子,易清理、易打理、不易变形,经久耐用。
最重要的是冰晶凉席凉而不寒,健康不伤身,老人、小孩都能用。晚上睡着清凉透气,没有燥热感,久睡不黏汗,一觉醒来神清气爽。
那种舒适感,真的是只有自己用了才知道,如此养生又格调高雅的冰晶凉席,今夏你值得拥有!